关于数控机床的维修,你了解多少?
数控机床维修是一门复杂的技术,不仅要熟悉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经验,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效率。
1、自诊断技术
自诊断技术指靠数控系统内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资料的能力,对出错的系统进行多路、快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然后由诊断程序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进行定位。现代数控系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诊断功能。自诊断功能中启动诊断比较常用,它是指从通电开始至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为止,系统的内部诊断程序自动执行诊断,它可以对CPU、内存、总线、I/O 单元等模块或印刷电路板,以及CRT 单元、阅读机等外部设备进行运行前的测试,确认系统的主要硬件是否可以正常工件。
2、故障现象分析法
对于非破坏性故障,可以再现故障现象,以分析发生的原因,以便快速维修故障。
3、换件诊断
当系统出现故障后,维修人员把怀疑部分从在缩小,逐步缩小故障范围,直到把故障定位于某个电路板、部分电路或某个组件,然后再利用备件替换怀疑部分,或将系统中相同功能的两电路板、或组件进行交换,即可快速找出故障所在。换部件时应注意备件的型号、规格、各种标记、电位器调整位置、开关状态或线路更改是否与被怀疑部分相同,此外还要考虑调整新替换件的某些电位器,以保证新旧两部分性能相近。细微的差错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4、报警显示分析法
数控机床上多配有面板显示器和批示灯。面板显示器可把大部分被监控的故障识别结果以报警的形式给出。对于各个具体的故障,系统有固定的报和文字显示给予提示。出现故障后,系统会根据故障情况、类型给予故障提示或中断运行、停机等处理。批示灯可粗略地提示故障部位及类型等。
5、测量比较法
在设计制造印刷电路板时,为了调整、维修便利,在印刷电路板上设计了许多检测用的端子。维修时可利用这些端子比较测量正常的电路板和有故障的电路板的差异。可以检测这些检测端子的波形和电压,分析故障的起因及故障的所在位置。有时可人为的制造故障 (如断开连接或短路、拔去组件等),以判断故障的起因。
6、参数检查法
参数能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性能。参数通常存放在磁泡内存或存放在需要由电保持的CMOS RAM 中,一但电池不足或由于外界的某种干扰等因素,会使个别参数丢失或变化,发生混乱,使机床无法正常工作。此时,核对、修正参数,就可将故障排除。当机床常期闲置后,工件时会无缘无故地出现故障,就应检查参数。
7、敲击法
当数控系统出现的故障表现为时有时无,往往可用敲击法检查故障发生的部位。因子控系统是由多个电印刷电路板组成,每块电路板又有许多焊点,板间或模块间又通过插接件及电缆相连。因此,虚焊或接触不良,都可能引起故障。当用绝缘物轻轻敲打有虚焊或接触不良的疑点,故障往往会重复出现。
8、原理分析法
根据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维修人员可从逻辑上分析可疑器件各点的电平和波形,然后用万用表、逻辑笔、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进行测量、分析、对比,从而找出故障。这种方法对维修人员的要求较高,维修人员必须对整个系统乃至每个电路的原理有清楚的了解。
9、接口信号法
由于数控机床的各个控制部分大都采用I/O接口来互为控制,利用机床各接口部分的I/O接口信号来分析,则可以找出故障出现的部位。利用接口信号法进行故障诊断的全过程可归纳为:故障报警—故障现象分析—确定故障范围(大范围)--采用接口信号法—逻辑分析—确定故障点—排队故障。
10、直观检查方法
这是一种基本、简单、常用的方法。该法既适用于有故障报警显示的较为系统,也适用于无故障报警显示的早期的系统。使用该方法,对于处理一些电气短路,断路,过载等是常用的。此法虽然简单,但却要求维修人员要有一定经验。在检修过程中,养成细致严谨工作态度,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是一丝异常,便是症结所在。